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人才培养 -> 研究生教育 -> 通知公告 -> 正文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位授权点建设2023年度报告

发布日期:2024-06-10 点击数:

一、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位授权点基本情况

本学位点“工程热物理”和“内燃机”专业于 1981 年获全国首批硕士学位授予权,2003年“热能工程”获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权,2011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获一级学科博士授予权,现已具备本科-硕士-博士-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设有“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是国家“211”工程、“985”工程的重点建设学科之一,也是学校“双一流”重点建设学科、“高峰学科计划”首批特色学科。其中,“动力机械及工程”、“工程热物理”、“热能工程”3个二级学科为山东省重点学科。2020年,“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一级学科入选山东省高水平“优势特色”学科,是工程学 ESI 排名前 1‰的重要支撑学科。2023 年软科世界一流学科排名列第 28 位。

(一)学位授权点建设总体情况

1.主要研究方向及研究内容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在长期的教学科研中形成了多个优势特色方向,包括强化传热及余热高效综合利用、清洁燃烧与污染物排放控制、动力机械与新能源车辆、新能源及储能技术等。其中强化传热及余热高效综合利用和清洁燃烧与污染物减排控制两个方向研究水平具备国内前列水平。

强化传热及余热高效综合利用主要研究内容为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热管及环路热管技术、先进热系统设计研究、发电厂热力系统节能、热力系统调节控制与运行管理技术、换热设备性能测试与数据挖掘技术等;清洁燃烧与污染物排放控制主要研究能源清洁转化及利用、污染物减排与控制、固废能源/资源化利用、热工与反应过程耦合及优化、绿色钢铁技术、循环经济和能源环境系统理论、工业污水处理技术等;动力机械与新能源车辆主要研究发动机设计及代用燃料发动机、电动及混合动力汽车技术、汽车热管理技术、交通运输车辆监控及检测技术、锂电池及燃料电池热管理技术、车辆气动减阻节能降耗技术、动力机械噪声振动仿真技术等;新能源及储能技术主要研究超声波计量表的研制开发、生物流体力学及微流动、高超声速飞行器气动力/热预测、制冷与分布式多联供系统、熔盐蓄热/先进核能系统/制氢技术、能源材料、装置及储能系统、生物质清洁转化及供热发电技术、光/热辐射传递机理、目标红外/光学特性与识别等。

2.特色和优势

本学位点对接国家重大需求,坚持“四个面向”,持续提升创新能力,积极发挥强化传热及余热高效利用、清洁燃烧与污染物排放控制、动力机械与新能源车辆等优势特色方向,取得了一大批国内外有重要影响的创新成果。参加诺贝尔奖获得者丁肇中主持的国际大科学工程,主导热系统研究和在轨监测,确保了AMS 稳定运行并实现创新成果突破;联合内燃机龙头企业,攻关重型商用车动力总成前沿核心技术,获 2018 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1 项;对接国家重大需求,突破余热回收与梯级利用、冷却增效节能节水、固废资源化利用等核心技术瓶颈,取得显著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学位授权点培养目标与标准

1.培养目标、培养方向与特色

本学位点培养的博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践技能;熟悉本学科领域的发展方向及国际学术研究前沿;具备解决本学科领域技术难题的能力,并能产出具备一流水平、原创价值的创新成果;能够独立地、创造性地从事本学科及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专门技术及管理工作。

本学位点培养的硕士研究生,应掌握本学科领域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熟练的专业技能;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具备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并能够产出具有先进性的创新成果;能够独立从事本学科和相关领域的科研、教学、工程应用及管理工作。

目前共设有六个培养方向:传热传质理论与先进传热技术、 能源资源绿色转化与高效利用、先进动力与智能车辆、低碳能源与节能技术、储能技术与系统、核科学与技术。

本学位点面向国家能源战略重大需求,服务行业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坚持“五育”并举,培养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思想政治素质高,身体心理素质好,学术科研素质强,遵纪守法,具有高水平综合素质的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领域的高级专门人才。

2.学位标准

本学位点对研究生学位授予进行全方位全流程管理。按照研究生通过论文预答辩后,研究生提交申请、导师审核、学院审核、学校审核、论文评阅、论文答辩、分委会审核和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程序,依次严格审查,细化各环节责任主体,形成学位授予质量系统化管理体系。同时,重点把控学位论文开题、中期考核、评阅、答辩、学位评定等关键环节,要求所有博士研究生提交答辩申请前需进行预答辩;所有博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全部送教育部学位中心平台盲审;硕士学位论文除由学校按照毕业人数的一定比例抽查盲审,其余由分会统一委托第三方平台盲审;要求博士答辩委员会委员至少要有一位来自于学科水平不低于我校的校外专家(博士生导师)。

学位点通过健全学位授予标准、严把学位授予关键环节、健全学术不端预防机制和完善管理制度,科学合理设置培养要求和学位授予条件,确保学位授予质量。

(三)学位授权点基本条件

1.培养特色

本学位点面向新时代科技强国、能源战略部署,聚焦节能环保、新能源等产业发展人才之需,学科坚持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理实融合,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效。两个专业入选教育部“双万计划”,“能源与动力工程”获批国家一流建设专业、国家特色专业;与潍柴集团共建山东省“高端动力装备行业产教融合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研究生生源质量持续向好。学科为我国能源动力工业培养了 15000 余名人才,产生了中国海洋大学李华军院士、香港大学王立秋、清华大学曹炳阳、北京大学陶建军等优秀学者、全国劳动模范张纪元、“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振钦、曹景芳、栾俊,全国技术能手肖守勇和中国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甄天雷等杰出校友,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2.师资队伍

2023年,加强人才引育,新增国家杰青1人、太阳集团tyc9728特聘教授1人、杰出中青年1人、泰山特聘1人、泰山青年5人,兼职讲席教授2人、兼职特聘教授2人、兼职杰出中青年1人;新入站博士后9人,其中特别资助博士后2人,1人入选国家资助博士后研究计划。目前,本学位点共有双聘院士3人,教授46人,副教授41人,2023年度审核认定具有博士生招生资格的博导共36人,审核认定的具有硕士生招生资格的硕导共48人。

学位点拥有4名在站院士、6名国家级杰出人才、1名国家级青年人才,3名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为代表的一流师资队伍。同时拥有“热科学团队”山东省首批优秀创新团队,“流体力学课程团队”省优秀教学团队两个省级团队。

3.科学研究

2023年,围绕优势特色学科方向,牵头或参与申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技术、催化科学、智能传感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等专项14人项。积极组织牵头或参与申报山东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指南6项,在GF技术方面不断发挥学科优势特色,围绕有关光热辐射探测、极端热环境、新型动力、电源管理等申报并获批多项。

2023年学位点科研项目年度到位经费为6044万元,其中纵向2448万元,横向3596万元。2023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数居本学科全国高校前10位,取得历史性突破;2023年度学位点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8项(2面上+6青年),国家基金联合项目1项,政府间基金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重点研发青年科学家项目1项、省海外优青项目1项。

本年度发表SCI收录期刊论文近200篇, 4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论文学术水平不断提升。获得授权发明专利60余项。

4.支撑平台

学位点拥有燃煤污染物减排国家工程实验室(共建)、环境热工技术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热科学山东省协同创新中心、能源碳减排技术与资源化利用山东省重点实验室、山东省燃烧与污染控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山东省热传递过程示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瑞合作山东省工业生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高效储能及氢能利用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 、固废绿色材料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发电厂节能减排减碳山东省工程研究中心等10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

2023年,进一步优化整合省部级平台,强化平台与学科方向协同发展。发电厂节能减排减碳、高效储能及氢能利用两个省级工程研究中心纳入新序列管理,积极谋划两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优化升级。

同时,拥有多个专业实验室,拥有材料基础辐射热物性和表观辐射特性综合测量平台、多工质传热传质综合自动测试平台、燃料清洁转化及污染物控制综合试验系统、自由态汞监测系统、三维粒子图像速度仪及附件等多套用于传热、流动、燃烧、脱硫、除尘、内燃机增压、内燃机工作过程等研究的冷态和热态实验装置。

这些科研平台、实验室及仪器设备可为本学位点研究生培养提供有力的教学及科研支撑。

5.奖助体系

学位点具有较为完备的研究生奖助体系。品学兼优的研究生可根据评选条件申请校长奖、学术之星奖、国家奖学金、学业奖学金、社会奖学金、优秀学术成果奖、优秀实践成果奖、道德风尚奖、创新竞赛奖、优秀研究生干部奖以及优秀学位论文奖等各类奖学金。符合资助条件的研究生可享受或申请助学金、“三助一辅”津贴、国家助学贷款、临时困难补助及其他专项资助。目前研究生各类奖助学金覆盖面达到100%

学位点依托学校的相关文件,制定出台了一系列研究生奖助的政策文件,同时严格各项工作程序,确保评审过程公开、公平、公正。

二、2022年度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位授权点人才培养情况

(一)招生选拔

2023年度,为切实提高研究生生源质量,优化生源结构,学位点面向校内生源开展了“本硕连读创新激励计划项目”,同时通过积极组织校外宣传拓展、线上举办全国大学生暑期夏令营等方式,积极吸纳校内外优秀生源。推免录取人数保持高位稳定状态,生源结构持续优化,生源质量亦得到显著提升。

本年度共招收学术型硕士生49人,其中推免生25人,推免生录取占比超50%。共招收学术型博士生21人,其中,硕博连读5人,申请-考核16人。

(二)思政教育

2023年,学位点加强研究生教育管理,推动“五育并举”见成效。

明确评价导向,促进研究生全面发展。结合学科特色和研究生特点,修订《太阳成集团tyc9728研究生综合评价实施细则》和《太阳成集团tyc9728研究生奖学金评审细则》,坚持分类评价和发展评价相结合,引导研究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有效提升了研究生参加学术活动、学科创新大赛、公共服务、学生活动等方面的积极性。

加强职业教育,助推高质量充分就业。通过就业经验交流会、职业规划指导等方式,分层次、有针对强化就业价值引领,引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建设祖国的责任担当,学生工作分别获学校就业工作先进单位、毕业生服务国家战略就业优秀组织单位。

深化典型选树,发挥榜样引领作用。充分利用学院官网、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宣传优秀典型,举办第六届研究生优秀成果展,鼓励引导研究生产出高水平多元化的学术和实践成果;在学院网站研究生栏目设置“学海泛舟”、“身边的榜样”等栏目,集中宣传研究生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青年何为短视频展播,以及优秀毕业生典型事迹,鼓励广大青年学子将个人所学积极融入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

(三)课程教学

课程教学是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的关键基础和重要保障。从2023年春季学期开始,根据国家疫情防控政策的调整,学校全面恢复线下教学。为加强学院研究生课程的教学过程监督、维护良好教学秩序,学位点以学位分委员会委员为主要成员,成立了研究生课程督导小组,持续开展研究生课程日常教学督导检查工作。并将检查结果及时向授课教师进行反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2023年度,学位点《工程数学·数学物理方程》获太阳集团tyc97282023年度研究生核心课程教材出版专项立项;2个教研项目获2023年太阳集团tyc9728研究生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立项。

(四)导师指导

2023年,本学位点进一步完善导学思政工作体系。把师德师风作为首要标准,把立德树人职责落实情况作为导师招生资格年度审核的基本要求。积极参与了学校组织的“导学思政年”等系列活动。

加强导师团队建设,实现导师团队全覆盖。学位点已组建了清洁高效动力与新能源汽车技术、传热传质理论及先进热力循环、污染物高效控制与先进能源系统、可持续能源环境系统、绿色材料与低碳能源、光-热辐射研究、低碳能源与高效节能储能、动力系统智能测控技术、节能低碳与先进热管理、核科学与技术等多个招生团队。

强化激励引领,建立规范化培训体系。本年度,学位点共3名导师获“山东省优秀研究生论文指导老师”,1名导师获评2023年度山东省优秀研究生导师。学位点积极对先进典型进行表彰宣传。同时,强化导师培训,已形成多部门联动、校院协同的常态化培训交流体系。

(五)学术训练

为使研究生熟悉本学科的重要学术理论和前沿性成果,提高研究生参与学术活动的兴趣,提升学术交流能力,学位点积极开展前沿讲座、定期举办讨论班,丰富学生学术训练,使研究生能充分参与讨论,展开学术争鸣。

紧扣研究生学术需求,构建学术讲座品牌体系。2023年,在学校稷下风讲座和海右博士论坛的基础上,结合学科特色,学位点积极组织能动学术论坛暨太阳集团tyc9728研究生学术论坛和研究生暑期学校项目,举办能动学术论坛30余场,其他校友大家谈等近20场,并成功举办2023年度第二届中国碳捕集利用与封存技术大会,极大地开拓了研究生学术视野。

(六)学术交流

2023年度,学位点以太阳集团tyc9728全球一流学科合作计划A类项目为依托,重点推进了与英国诺丁汉大学、伯明翰大学的合作,同时进一步扩展了与伦敦大学学院、巴斯大学、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利兹大学等多高校开展了多层次、多方位的交流合作。与诺丁汉大学开展了DTP博士生联合培养项目,已有2名博士生顺利入学。

学院创办的首本英文国际期刊Green Energy and ResourcesGER)《绿色能源与资源(英文)》2023年实现正式上线发行,以学者为主线进一步推动国际化。

研究生出国交流方面,2023年度,依托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丁肇中教授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计划AMS 项目,本年度有6名研究生赴欧洲核子中心,顺利完成 AMS 在轨状态监控、数据分析和热系统保障任务。同时有4名研究生获得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资助出国攻读博士学位。

(七)论文质量

为保证学位论文质量,本学位点严格执行《太阳集团tyc9728博士、硕士学位论文匿名评阅实施办法》、《太阳集团tyc9728研究生学位论文撰写指南》、《关于进一步规范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和答辩工作的通知》、《太阳集团tyc9728关于“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太阳成集团tyc9728关于规范博士学位论文预答辩及限定硕士学位论文抽审时间的通知》、《太阳成集团tyc9728关于对研究生学位论文评阅、答辩等的相关补充规定》等学校及学院的与学位论文质量管控相关的规章制度。

2023年度,在国家及山东省学位论文抽检中,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学科均未发现“存在问题学位论文”。

(八)质量保证

2023年度,学位点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的全过程管理,推出一系列强化举措: 所有研究生学位论文实现100%盲审;博士研究生完成预答辩后,需针对预答辩意见写出修改说明,导师审核通过后,方可正式提出答辩申请;要求所有研究生对评阅、答辩等环节专家提出的修改建议进行回应和针对性修改。对评阅环节专家修改建议的回应与反馈应于答辩前完成,并应将修改建议的落实情况向答辩委员会汇报。对答辩环节专家修改建议的回应与反馈应在提交最终版论文前完成,并由导师审核把关。

通过上述举措,进一步加强学位论文预答辩及评阅、盲审、答辩环节管理,让质量不高者不通过、存在问题未修改落实的不通过成为“常态”。

同时,本年度继续严格执行研究生分流淘汰机制,以充分发挥学位论文开题和中期考核等关键节点的考核筛查作用,学位点于20231123日组织了本年度的中期考核,共29名博士生参加,经考核确定暂缓通过5人。

(九)学风建设

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一直是学位点研究生新生入学教育的一个必备环节。20239月,在新生入学教育周,学位点安排专人为2023级新生深入解读《太阳集团tyc9728研究生学术规范》、《山东太阳集团tyc9728关于“学位论文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使用管理办法(试行)》《太阳集团tyc9728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等相关文件,强化研究生的学术道德意识。

除开展宣讲教育外,学位点也积极引导研究生进行自我教育。通过召开主题班会、讨论会、与学生签订“研究生学术规范诚信承诺书”等形式动员全体研究生参与到学术规范教育活动中来,确保研究生学术规范教育取得实效。

同时,强化导师的教育责任。要求导师给予研究生全面和系统的学术规范指导和专业训练,以保证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规范审查与研究生学位授予的质量。研究生若发生学术不端行为,导师将按照《《太阳集团tyc9728学位论文作假行为处理实施细则(试行)》的规定,承担相应责任。

(十)管理服务

在管理人员配备上,目前设分管研究生教育的副院长 1 人、分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党委副书记 1 人,专职研究生秘书 1 人,兼职研究生秘书4人,专职研究生辅导员 2 人,兼职研究生辅导员1人。以“管理与服务”为立足点,全面负责学位点研究生的招生、培养、学位、质量管理以及思政教育与日常管理等方面工作。

在研究生权益保障方面,太阳集团tyc9728学生工作委员会下设太阳集团tyc9728学生申诉处理委员会,按照《太阳集团tyc9728学生申诉处理办法》(修订)中的相关规定,受理和处理学生申诉。学院研究生会设有权益部,每个班都设置权益委员。定期收集同学们的提案和维权诉求,保障渠道畅通。

(十一)就业发展

2023年度,本学位点毕业硕士生58人。一次就业(含升学)58人,就业率为 100%。硕士毕业生主要就业方向为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生产和供应业、能源与采矿业、汽车制造业等及其相关咨询与服务产业,就业单位多为上市企业、研究所等。其中,选择继续深造共有,15人,占总人数的25.86%

2023年度,毕业博士生13人,一次就业13人,就业率为100%。博士毕业后的主要工作去向为各大高校、大型国企研究院等,其中去高校就业6人,占比46%

通过用人单位需求和毕业生综合素质追踪调查,曾经录用过本学位点毕业生的用人单位中,对学位点毕业生整体表现的评价较好,普遍反映毕业生的专业素养及学术知识水平较高,综合素质较好。

(十二)学生培养成效

2023年度,学位点1名研究生获2023 年山东省研究生创新成果奖;1名博士生获评太阳集团tyc9728第六届研究生学术之星提名奖;获学院获太阳集团tyc9728研究生优秀成果奖2项,全校共56项。

1篇博士论文,2篇硕士论文被评为省优秀学位论文;1篇博士论文被评为太阳集团tyc9728优秀学位论文。

学院获评2023年度太阳集团tyc9728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工作先进单位。

(十三)服务贡献

2023年度,学位点继续积极推进服务山东,服务社会工作。深化校地校企合作,新建联合研究院、联合实验室等平台11个,与济南市钢城区、淄博周村区共建产学研合作基地,与山东省区域能源学会、济南绿动氢能、中国电建山东电建、山东热电设计院等企业签订战略合作框架协议7项。

三、存在的问题和持续改进计划

(一)存在的问题

1.导师队伍建设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院士、千人、长江、杰青等高层次杰出人才少,没有形成规模化学术团队,承担国家重大和重点项目能力弱;目前人才队伍呈倒金字塔形;多数教师解决实际工程问题能力欠缺。优秀青年教师比例不高。导师指导效果和育人能力仍有待提高,尤其是需要进一步提升第一责任人意识。

2.代表性科研成果数量和水平仍需提升。

需围绕双碳目标,规划国家级平台申报和建设,关注科学研究重点、增加科研基金。并重视社会服务和成果转化。

3.国际国内学术交流有待深化。

本学科已有十余门全英文课程,基本能够满足留学生和研究生国际化能力培养需要。但是国外获得学位的师资比例不够高,缺少引进国际知名学者或外籍教师进行研究生课程教学或承担研究生培养工作,学生国际国内交流的力度有待加强,学位点的影响力有待提升。

(二)持续改进计划

1. 大力加强导师队伍建设。

在对导师遴选严格把关的同时,积极扩大导师队伍,优化队伍结构,形成有效的竞争上岗机制。采用全职引进、联合培养等多种形式努力引进国内外高水平的研究生导师,发挥高水平研究生导师的带头和示范作用。改革评价机制,改变单一以科研为导向的导师评价机制,鼓励研究生参与对导师人才培养工作的评价;加强导师培训,支持学术交流和访学,重视发挥导师团队作用;强化师德师风建设,把学风教育纳入研究生培养各环节,把学风教育做实、做硬,进一步强化导师对学生学风教育的职责,把学生的学风情况作为导师考核的要素,建立强制性青年教师和导师定期培训制度。

2. 促进交叉融合,优化科研方向。

提高传统方向研究水平,提炼新型交叉方向,提升学科整体影响力。传统优势方向提升内涵发展:包括支撑传统产业行业升级改造的强化传热与余热利用技术;极端条件、微纳尺度、新材料、新结构相结合的基础热物理研究;以发电、供热,建材、废弃物处置等为主的新型燃烧及污染控制原理与技术;内燃机优化及新型发动机技术等方向。在新能源及交叉领域研究积极拓展,努力形成引领性的新理论和新技术。积极参与航空航天相关的热控技术、新型动力技术等理论和技术的研究,形成新兴科研方向。

依托国家和省部级平台,凝聚杰出人才和高层次人才,促进提升科研整体水平。依托平台团队优势,形成由一批杰出人才引领的高端国际化特色研究团队,推动大项目申请,促进大成果提炼。进一步强化校企合作,实验室作为企业的研发基地,企业作为实验室的应用基地,实现技术研发和应用转化的协调发展。

3. 不断提高研究生教育国际化水平。

基于国际化建设推动小组,在已经开启的国际研究生培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全英语课程体系,扩大国际研究生招生规模,特别是扩大“一带一路”相关研究生的招生规模,以招生推动国际化的水平提升。积极推动研究生以联合培养、攻读学位、合作研究、短期访问、参加国际会议等形式提高自身能力和水平,同时大力引进国外高水平大学的优秀学者,为研究生提供更多接触国际学者和国际大师的机会,从而不断提高学科研究生教育的国际化水平。


太阳成集团tyc9728

版权所有:Copyright  © 2024 太阳成集团(tyc9728·China)官方网站-Macau Platform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7923号 邮编:250061

电话:0531-88392701 传真:0531-88392701

[ 网站管理 ]

  • 山大能源与动力工程

  • SDU微言动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