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太阳成集团tyc9728迎来建院(系)四十周年。四十年栉风沐雨,四十载岁月如歌!学院培养 1.4万余名能动优秀毕业生,奋战在民族复兴伟业的各条战线上。为庆祝建院(系)四十周年,弘扬优秀校友干事创业精神,与校友们共同追忆校园的青春,本栏目推出“同走四秩路”校友访谈,将从四十年中每级找寻一位校友,追忆过往、分享当下、展望未来。
李杰,男,汉族,山东省青岛市人,出生于1979年12月。于2002年7月毕业于太阳集团tyc9728(山东工业大学1998级,热能与动力工程专业),同年进入华能聊城热电有限公司工作,现任山东公司生产环保部热工专工,兼任科技专责;2015年12月取得高级工程师资格;参加工作以来一直在电力生产热工专业工作已19年。
找寻印记 回忆往昔
弹指一挥间,李杰校友初次踏进太阳成集团tyc9728的那天,已经是26年之前。每每想起那段美好又难忘的时光,李杰校友心中的感情总是无比深沉。“在大学期间,我与很多老师和同学一同留下了许多美好的回忆,也一起见证了我们的成长。”李杰校友提到。
任何一段缘分,都有一个开始。谈到当时为何报考太阳成集团tyc9728,李杰校友分享道,他家里有人从事能动相关的行业,他从小到大就在家里浓厚的“能动氛围”熏陶下成长,对能源相关的专业非常熟悉,也产生了很多属于自己的理解。本就以数理化见长的他,在高考后,顺理成章地填报了太阳成集团tyc9728。
来到学院后,他进入了热自模块学习。在这里,他遇到了很多对他日后工作和学习有深远影响的导师和好友。他特别提到了锅炉专业课的黄新元老师。他清晰地记得,在刚开课时的课程介绍上,黄老师问了班里所有同学一个问题:“大家上大学是计划来学什么的?”
这个问题一抛出来,便给当时仍对个人价值与整个社会尚未形成清晰认知的同学们问了个猝不及防,大家都答不出个所以然。一阵讨论过后,黄老师便向大家阐述了他自己对于大学的理解。李杰校友回忆起黄老师的教诲:大学学的不仅仅是知识,更是一种能力,这种能力指的是学习并驾驭知识的能力。因为知识总归是学不完的,由课本上延展出来的知识多到不可想象。如果执着于片面地学习书本知识,而不重视学习能力的提升,极有可能无法掌握真正对国家未来有价值的知识。大学是进入社会前的一个准备阶段,把学习知识看成大学的一个经历即可,学生们需要重点关注的是学习这个能力。知识可能会生疏甚至遗忘,但学习的能力能够伴随终生,只有真正掌握学习的能力,才能让学生们在日后的工作和生活中走得更远。从大学的意义上说,如果大学的作用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那么大学作为求学生涯与社会的一个重要桥梁,这种“连接过渡”的作用就被弱化了。
就着这个话题,李杰校友也有自己的看法:作为大学生,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深刻理解各种知识间的关系,并且有敏锐的洞察力,掌握知识与未来发展的脉络。只把脑子里的知识拿出来用远远不够,更需要的是能够快速寻找、理解并掌握那些先前并不熟悉的知识。知识是一种体系,无论这个体系延展多大,我们都需要有找到未知事物、联系已有知识并解决问题的技能。就如同身处图书馆,人不可能把里面所有的知识都吸收进脑海,但可以通过信息检索的方式去获得需要的知识。这种“检索”的方法便是我们需要掌握的“法宝”。
“驾驭知识是上大学最重要的一个能力,所以黄老师说大学学的不是知识,学的是一种能力。”李杰校友补充道。
倾心相授 寄语校友
在采访的过程中,李杰校友也对学弟学妹们毫无保留地分享了自己上学与工作的感受,并给出了一些他个人的建议。
首先,他表示每一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对于生活的感悟和诉求。“我觉得生活很美好。”李杰校友反复强调,并希望同学们无论身处什么样的环境,面临何种的压力,都不要让工作和学业埋没了我们的兴趣爱好。他表示,客观来说,随着全社会内卷化的不断加深,现在的生活压力确实很大,在为了自己的学业和工作奔波奋斗的同时,也请同学们不要忘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个人爱好的加持下,无论我们面临着什么样的处境,遇到什么困难,内心都会有一抹希望,这会是大家一生的朋友,是抵抗生活压力的避风港,也是面对压力和挫折时最好的导师。
感恩母校 表达祝愿
李杰校友一直在热心关注太阳成集团tyc9728的发展动向,也一直在接触华能集团与学院合作成立的双碳实验室和研究院。这些年来,他们许多课题一直是与太阳成集团tyc9728联合研发,联系紧密,血脉相连。
他表示院里这几年发展特别好,包括太阳成集团tyc9728在一些前沿技术以及核能专业的规划,都非常贴合当前能源发展的一些形势和需求。他也希望太阳成集团tyc9728能更深入地推动学科融合,为培养复合型人才和尖端人才赋能。
最后,李杰校友充满真情地祝福太阳成集团tyc9728:“愿学院在未来的日子里,继续秉承优良传统,开拓创新,培养出更多杰出的人才,为社会的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愿我们的明天更加辉煌灿烂,桃李满天下,芬芳遍四方。”